历代名画集
搜索
客服

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天池石壁图
作家姓名:黄公望
时期:元代
尺寸:139.4×57.3cm
内容:山水
材质:绢本
浏览量:1550
Preview
Preview
查看高清图
查看超清图
下载超清图
名作赏析

天池石壁图介绍

《天池石壁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创作的一幅绢本设色绘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天池石壁图》描绘了天池山水的景色,图中多用淡赭,染以墨青墨绿,层峦叠嶂,山石相间,陡崖、矾石高坡、岩块形态各异,姿态万千,展示了天池石壁的雄秀。

创作背景

《天池石壁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创作的一幅绢本设色绘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天池石壁图》描绘了天池山水的景色,图中多用淡赭,染以墨青墨绿,层峦叠嶂,山石相间,陡崖、矾石高坡、岩块形态各异,姿态万千,展示了天池石壁的雄秀。 画作内容 此图描绘的是苏州城西吴县境内天池山的景色。天池山与灵岩山、天平山一脉相连,峰巅矗立巨石,远望巧若莲花,人称“华山”。山一侧的半山坳中长年积有一泓碧水,名曰“天池”,故山之这一面亦被称为“天池山”。 本幅左上自题: “至正元年十月,大痴道人为山作天池石壁图,时年七十有三。” 吴全节题诗:鸟啄残花污草庵,一春未到两山探;忽观痴老图中道,南峰翠带北峰岚。 创作背景 苏州是游览胜地,一般人只知道苏州有虎丘山、灵岩山、天平山,而不太知道还有天池山。这些都分布在苏州城西二十余里的吴县境内,天池山和灵岩山、天平山相连,山顶屹立巨石,远望巧若莲花,人称华山,华山坡面,半山坳中,终年积水,有一潭碧水,名曰天池,故山之这一面,称为“天池山”。 《天池石壁图》就描绘了天池山水的俏丽景色。 《天池石壁图》作于至正元年(1341)十月,黄公望时年七十三岁。 艺术鉴赏 形象 作品所绘景色,即位于苏州城西二十余里的吴县境内之天池山,它与灵岩山、天平山一脉相连,峰巅矗立怪石,远望巧若莲花;半山坳中,长年积有一泓碧水,名日“天池”,故称为“天池山”。明文嘉游天池山后,有诗赞日: “天池之山今始到,仰首忽见莲花峰。池水潺谖泻琴筑,石壁裁壶开芙蓉。春畴连延麦初熟,暮岭回合烟已重;有舆催予下山去,悔不此地巢云松。”此图以繁密的布景、洗练的笔墨,生动表达出了天池石壁于雄峻中见秀美的奇姿。画面层峦叠嶂,迂回曲折;杂木长松,丰茂高大;溪涧烟云,流润幽深;村落水阁,聚散掩映。景致纵横有序,错综多姿,整体气势雄浑,又深得山之幽趣。 构图 此画作者采用了高远的构图法,使观赏者站在一个似乎是鸟瞰的角度俯视全景,然而能看到每一物象,可供一一浏览,细细观赏。这里的景物尽管是岩壑深纵,峰峦重叠,但作者采用“图繁笔简”来经营构图。画幅下端为迂回曲折地画近处山麓,山麓崎岖不平,山簏间长松高立,林木葱郁,在山麓的山坳处和丛林荫下,村落座落在临溪边涧畔,农舍被林木掩映,或隐或现,有的仅露出屋角。村落有小径蜿蜒盘旋向上,曲折地通往山间,画幅正中为画幅的主题,层峦叠嶂,高松层崖,山石大小相间,有大岩块,有的竖立,有的横卧,小矾石突出,有的为宽高坡,有的为悬崖陡壁,或高耸、或缓平、或聚散、或倾斜,纵横有序,错落有致,曲尽其态,山涧流泉潺潺,飞瀑奔腾直泻,冲击着石面,水珠四溅。作者通过构图繁而用笔简的手法,善于把这些诸多复杂而丰富的物象,都统一于一个整体之中,勾画出了天池石壁的雄秀美姿,意境超俗。 技法 画家状物之笔虽较简略,杂树多用横点,山石作披麻皴,但线条却显得自然流畅,起落有序;笔法朴厚苍润,变化多端。 色彩 设色采用“浅绛法”,多用淡赭,并以墨青、墨绿合染,冷暖互补,极佳地表现出山色的青葱与阳光的和煦。正如清吴修所云:“赭色微黄画里春,墨青墨绿染精神。” 名家点评 西安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张保琪:此画构图虽繁,然而用笔却非常简练,画面上的所有物象都统一于体现作者意志的“笔势”之中,正是这种“笔势”及墨色的效果,使整个画面成为一个烟云流润、气势雄浑的小世界。 历史传承 《天池石壁图》在清吴升《大观录》卷十七、缪曰藻《寓意编》有著录。 《天池石壁图》近代以前的流传无考。1955年,沈仲章得知上海收藏家龚氏要出让宋代画家米友仁《云水墨戏图》卷和元代画家黄公望《天池石壁图》轴的真迹后,几乎倾其积蓄,以2万元的巨款收购下来并无偿捐赠给北京故宫博物院,自己仅拍照两张留作纪念。《天池石壁图》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重要展览 2012年9月7日,《天池石壁图》复制品在宁波美术馆的“故宫珍藏中国书画复制精品展”中展出。 作者简介 黄公望(公元1269—1354年),元代画家。本姓陆,名坚。江苏常熟人。出继永嘉(今属浙江温州)黄氏为义子。改姓黄,名公望,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等。稔经史,工书法,通音律,善散曲,最精山水画,宗法董源、巨然,受过赵孟煽教导,晚年卓然成家。山水以浅绛为主。与吴镇、王蒙、倪瓒并称“元四家”。晚年水墨画运以草籀笔法,皴笔不多,苍茫简远,气势雄秀,有“峰峦浑厚,草木华滋”之评。著有《写山水诀》传世。传世作品有《富春山居图》卷、《天池石壁图》轴。

作者介绍

黄公望介绍

黄公望(1269年9月12日—1354年11月10日) ,元代画家。自称浙东平阳人。陶宗仪《辍耕录》称其“本姓陆”,出继温州平阳黄氏为义子,因改姓黄,名公望,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等。黄公望曾任中台察院掾吏,一度入狱;后加入全真教,往来杭州、松江等地卖卜;晚年居住杭州筲箕泉,元顺帝至正十四年(1354年)十月二十五日逝世,享年八十五岁。黄公望工书法,通音律,善诗词散曲。尤擅画山水,曾得赵孟頫指授,宗法董源、巨然、荆浩、关仝、李成等。水墨、浅绛俱作,以草籀奇字法入画,气势雄秀,笔简神完,自成一家,得“峰峦浑厚,草木华滋”之评。名列“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之首。传世画作有《富春山居图》《水阁清幽图》《天池石壁图》《九峰雪霁图》《富春大岭图》等。著有画论《写山水诀》。

绘画风格

在绘画风格上,黄公望崇尚自然,讲求写意。他注重师法造化,常常深入自然,细心观察自然界在风、雾、雨、雪、空气和阳光下的变化,捕捉四季不同的景色,探究深山幽壑古木泉流的灵性。他重视对景写生,强调对实际景物的观察以及生活中的真实感受,故其所画的山水有着很强的生机和活力。他常年居住在虞山富春山一带,常携带纸笔描绘虞山、三泖、九峰、富春江等地的自然胜景。他随身携带纸笔,见到使他激动的景色即刻摹写下来。由于他的创作是来自于他对自然景物的切身感受,将淡泊宁和的情感与山水的气韵合一,因此达到了自然浑成的至美境域。他的画笔墨简远逸迈,风格苍劲高旷,气势雄秀。他创浅绛山水,画风雄秀、简逸、明快,对明清山水画影响甚大。 由于常年活动于江南水乡,南方特有的自然景观给他以深刻的感染,对比宋郭熙的“三远”进行了修改创新,《写山水诀》云:“山论三远,从下相连不断,谓之平远;从近隔开相对,谓之阔远;从山外远景,谓之高远。”他以“阔远”代替了郭熙的“深远”,反映了他对山水画意境新的追求。他的作品强调水域空灵,旷远清空,人以亲切平和的视觉感受,这种繁华落尽见天真的构思,正是对南宋山水浓艳画风的矫正,此点对后世影响深远。从他的传世作品中可以看出这种看似平凡简单但却意情浓厚的画风,特别是他晚年变法之后将这种精神发挥到了极至,达到了“有意无意,若淡若疏”的境界。 黄公望自从将精神寄托转向艺术和宗教,潜心修炼,“迎静气,去躁气”,“心静则意淡,意淡则无欲,无欲则明,明则虚,虚则能纳万境”,他的艺术修养以及精神状态反映在画面上便是洗尽铅华,天真自然,没有北宋山水中所追求的繁复多样,也没有南宋山水讲究的精巧雕琢,少了剑拔弩张之势,多些平淡天真之美。这是他在师教及师传统之上有所发展的地方。他重视观察自然,但有着与前人不同的观察方法。他所创“浅绛山水”超越了“随类赋彩”的传统理论,与宋“青绿山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仅用淡赭便能表现出绚烂的色彩,被后人评为“峰峦浑厚,草木华滋”。他能跳出宋人院囿,虽师传统但不受所谓“理、法”限制,更注重“法心源”,讲求“趣、兴、写意”。平淡天真是黄公望绘画最主要的特点。黄公望主师董源,而董源画的风格即为平淡天真,这种风格的形成,一方面与画者的心境有关。庄子所赞美的“淡”,一种不求名利,自自然然的平常之心,就是中国文人追求的最高境界,而黄公望的思想就有受这方面的影响。另一方面,与用笔用墨也有关系:气度中和,运笔中锋。黄公望以中锋为主,兼用侧锋,不急不躁,平心静气,或披麻皴或长点短点,含蓄蕴藉,没有丝毫雕琢刻露之痕,再加上平远构图,土坡树林,河湖苇柳,淡墨山峦,既无巉岩之险,亦无群峦之雄,平淡天真自然而生。《富春山居图》就是此风格之代表,也最能代表黄公望之绘画成就。

大事件
1269年
平江府常熟(今属江苏)县城内子游巷出生;由于幼年父母双亡,家庭贫困,黄公望十岁左右就出继给寓居在虞山小山头的永嘉州(今浙江温州)平阳县(今属浙江)黄氏为子,因改姓黄,名公望,字子久。
1294年
被新任的浙西廉访使徐琰辟为书吏,任“浙西宪吏”之职。
1295年
黄公望在杭州为求仕途奔走于权豪名士宅邸,有缘近赏赵孟頫画艺并得指点,留下“当年亲见公挥洒,松雪斋中小学生”(《石渠宝笈》初编卷三十)的诗句。
1311年
张闾任江浙行省平章,府驻杭州,提携旧识黄公望并“辟为书吏”。
1315年
张闾以中书省平章政事之衔返江浙行省行“经历田粮”之法,黄公望随往。当年张闾因“贪刻用事”引发民乱,被元仁宗遣人聆讯治罪,黄公望亦入狱。
1318年
黄公望五十至六十二岁期间,多活动于松江、苏州、常熟一带。由于长期浪迹山川,他开始对江河山川发生了兴趣。为了领略山川的情韵,他居常熟虞山时,经常观察虞山的朝暮变幻的奇丽景色,得之于心,运之于笔。
1338年
黄公望结庐隐居于杭州筲箕泉,行踪不定,虞山、苏州、无锡、荆溪、吴兴、松江等地是他时常往返的地方。后其子黄德宏寻至筲箕泉,于是归富春。
1347年
黄公望定居于富春江,开始创绘《富春山居图》画稿
1354年
于杭州筲箕泉逝世,享年八十六,葬虞山西麓。
兴趣课程
书画交流
名画赏析
学习交友
兴趣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