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名画集
搜索
客服

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河上花图
作家姓名:朱耷
时期:清代
尺寸:47×1292.5cm
内容:花鸟
材质:纸本
浏览量:1511
Preview
Preview
查看高清图
查看超清图
下载超清图
名作赏析

河上花图介绍

《河上花图》是清代画家朱耷1697年创作的一幅纸本水墨画,该画现收藏于天津博物馆 。 该画描绘了河上花卉,卷首荷花满塘,或映目盛开,或含苞待放。荷叶欹正俯仰,荷梗圆劲挺拔,随风摇曳,清逸多姿 。墨气纵横,用笔似游龙盘旋充分体现了其大写意的特点

创作背景

《河上花图》是清代画家朱耷1697年创作的一幅纸本水墨画,该画现收藏于天津博物馆 。 该画描绘了河上花卉,卷首荷花满塘,或映目盛开,或含苞待放。荷叶欹正俯仰,荷梗圆劲挺拔,随风摇曳,清逸多姿 。墨气纵横,用笔似游龙盘旋充分体现了其大写意的特点 画作内容 此幅画面为河塘中嶙峋石间的一组盛开的荷花,以荷花为主,坂坡小草,溪水潺潺,兰竹点缀其间。 款署“八大山人”。画尾行书长题河上花歌三十七行,后记:“蕙岩先生属画此卷。自丁丑五月以至六、七、八月荷叶荷花落成,戏作河上花歌仅二百余字呈正” 。 创作背景 此图创作于1697年,时年朱耷72岁,可知此图为朱耷古稀之年所创作。“河上花,一千叶”所以后人称该画卷为《河上花图》卷。前段是荷后段是兰,画和诗都是写赠一个叫蕙岔的友人的。诗中有些地方不易理解,但可以看出八大山人与蕙岔的友情是很深的。八大山人一生交游不广,大都不是当时的达官名士,所以这个蕙凰先生是何许人也,暂时尚无考。八大山 人画这一画卷费时三月之久,又题了二百多字的长诗,诗中又有“蕙厨先生怜余老大无一遇”的句子,可见八大山人在此图中所寄托的深情厚谊。 。 艺术鉴赏 主题 此画表面上描绘的是河上荷花,但实为朱耷人生长河的真实写照。卷首展 现了荷花从河上跃起,枝挺叶茂,生气蓬勃,隐喻初涉人世时的远大志向;画面随即就遇上了陡峭的山坡,荷花只能从夹缝中生长,虽仍显旺盛,却已弯枝低腰,暗示青年时的他还没有施展自己的抱负便遇到了国破家亡的挫折;接下来便是崎岖的河床、枯木、乱石,荷花已呈残败之状,犹如残喘的人生;卷末的景致更是凄凉,成片荒芜的土坡,已不见一枝荷叶,仅有星星点点的兰草竹叶杂生,寓意着自己的一生将在萧索中终结 。《河上花图》中从生机勃发的荷花始,经历陡壁山崖、枯木乱石,再见孤兰衰草竹叶夹生,最后以高涧瀑流结尾似乎正隐喻着作者多舛的人生与不凡的艺术 。 技法 画卷中传神地表现出荷花情状的千姿百态,荷梗直、弯、斜、卧,荷叶伸、卷、浓、淡,荷花开、合、露、藏,变化多端。花叶用泼墨法秃笔横扫洒脱豪爽,酣畅淋漓地展现出浓、淡、焦、润等多种墨色,富有层次感,充分体现了中国画墨分五色的特点,传达出一种不可遏止的激昂之情。花瓣用细笔勾勒,一圈而就,气足神完,与看似随意挥洒的墨叶相映成趣,展示了八大山人用墨浓淡相宜、刚柔并济的纯熟笔锋 。 叶面有浓有淡,叶柄有直有斜,花则或藏或露,交错掩映,充满生气。八大山人的这幅画,以大卷写河边荷花盛开的情景。墨写荷叶,线勾花瓣,刚柔相济。滚落荷叶的水滴声伴着蛙声轻鸣,晕染出荷塘的清雅景致。双古筝左右相配的旋律 。 后世影响 《河上花图》中把花卉与山水结合起来的画法,对近现代的潘天寿等人的绘画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 重要展览 2017年7月24日—10月中旬, 《河上花图》在天津博物馆“清代二期绘画”中展出 。 作者简介 朱茸(1626—1705),号八大山人,江西南昌人,明清画家。他本是明代皇室后裔,20岁时便弃家避祸山中,23岁剃发为僧,释名传綮,号刃庵,中年时曾因为躲避清政府征召而佯狂装疯。康熙十九年(1680)还俗,此后便在家乡以诗文书画为事,直至去世。朱耷绘画做到了削尽冗繁,返朴归真,笔墨清脱,以一种含蓄蕴藉、丰富多彩、淋漓痛快的艺术语言,塑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纯净、酣畅境界。他的书法平淡天成,藏巧于拙,笔涩生朴,不加修饰,静穆而单纯,不着一丝人间烟尘气,有 朱耷像着很高的艺术成就。传世作品有《快雪时晴图》、 《河上花图》、《行书四箴》、《般若波罗蜜心经》等 。

作者介绍

朱耷介绍

朱耷(1626年—约1705年),原名朱统 朱耷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明亡后削发为僧,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谱道院。擅书画,早年书法取法黄庭坚。花鸟以水墨写意为主,形象夸张奇特,笔墨凝炼沉毅,风格雄奇隽永;山水师法董其昌,笔致简洁,有静穆之趣,得疏旷之韵。擅书法,能诗文,用墨极少。

绘画风格

绘画以大笔水墨写意著称,并擅于泼墨,尤以花鸟画称美于世。在创作上取法自然,笔墨简炼,大气磅礴,独具新意,创造了高旷纵横的风格。 八大山人善画山水和花鸟。他的画,笔情恣纵,不构成法,苍劲圆秀,逸气横生,章法不求完整而得完整。他的一花一鸟不是盘算多少、大小,而是着眼于布置上的地位与气势。及是否用得适时,用得出奇,用得巧妙。这就是他的三者取胜法,如在绘画布局上发现有不足之处,有时用款书云补其意。八大山人能诗,书法精妙,所以他的画即使画得不多,有了他的题诗,意境就充足了,他的画,使人感到小而不少,这就是艺术上的巧妙。 八大山人干擦而能滋润明洁。所以在画上同是“奔放”,八大山人与别人放得不一样,同是“滋润”,八大山人与别人润得不一样。如画鱼、鸟,曾作“白眼向人”之状,抒发愤世嫉俗之情。其花鸟画风,可分为三个时期,50岁以前为僧时属早期,署款“传綮”、“个山”、“驴”、“人屋”,多绘蔬果、花卉、松梅一类题材,以卷册为多。画面比较精细工致,劲挺有力。50岁至65岁为中期,画风逐渐变化,喜绘鱼、鸟、草虫、动物,形象有所夸张,用笔挺劲刻削,动物和鸟的嘴、眼多呈方形,面作卵形,上大下小,岌岌可危,禽鸟多栖一足,悬一足。65岁以后为晚期、艺术日趋成熟。笔势变为朴茂雄伟,造型极为夸张,鱼、鸟之眼一圈一点,眼珠顶着眼圈,一幅“白眼向天”的神情。他画的鸟有些显得很倔强,即使落墨不多,却表现出鸟儿振羽,使人有不可一触,触之即飞的感觉。有些禽鸟拳足缩颈,一副既受欺又不屈的情态,在构图、笔墨上也更加简略。这些形象塑造,无疑是画家自的写照,即“愤慨悲歌,忧愤于世,一一寄情于笔墨”。他在题黄公望山水诗中写道:“郭家皴法云头小,董老麻皮树上多。想见时人解图画,一峰还与宋山河。表现出他的民族意识。 出家为僧时期: 八大山人在这个时期的绘画,主要是写生画。例如,《西瓜》《芋头》《石榴》《水仙》《草虫》等等。八大山人这个时期作品的总的特点就是 写实 。一个小虫,一片叶子,都画得栩栩如生。但是,对情感的表现是不够的。所以,八大山人对这些作品是不满意的。他认为,太过于写实,影响了情感的表现,他为此陷入深深的苦闷之中。 还俗矛盾期: 八大山人回到了南昌,以后,我们不知道八大山人这时的生活发生了什么重大的变化,八大山人疯了,后来经过一年多的调养,才恢复正常,又开始了作书作画的生涯。 这时,八大山人生活发生了转折。表现在:首先,他靠卖画维持生计。其次,他开始使用"八大山人"这个名字,称自己为"驴"或"驴屋"。再次,他不说话了。他大书一个“哑”字贴在门上。最后,他对投靠清朝的官吏更仇视了。 八大山人在这个时期绘画的总的特点是 对情感十分露骨、率直的表现,过于直白 。 艺术成熟期: 这个时期,八大山人画了许多禽鸟图,表达了蔑视,仇视,傲视,逼视,怒视等情感。总之,八大山人有多么复杂的情感,鸟儿就有多么复杂的情感。 《鱼鸭图》那些鸭子,睁着大大的白眼。中国人说,青眼看人,是表示尊重;而白眼看人,是表示仇视。 《荷花翠鸟图》。这只鸟,低着头,闭着眼,虽然立在孤立的芦苇杆上,但怡然自得,旁若无人,不管不顾,好像在养神。那是蔑视。 今天我们看朱耷的画,每一幅都极具个性,画中的青白眼、蜷缩的鸟、傲然屹立的荷花,都相当传神,你看得出八大山人藏在画中的孤寂、高傲和愤世嫉俗,这种亡国异乡的遗民之情在他的画中,想来这就是他区别于所有画家的地方,毕竟这样的家仇国恨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

大事件
1648年
23岁剃发为僧,释名传綮,号刃庵
1680年
康熙十九年还俗,此后便在家乡以诗文书画为事,直至去世。
兴趣课程
书画交流
名画赏析
学习交友
兴趣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