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名画集
搜索
客服

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事茗图
作家姓名:唐寅
时期:明代
尺寸:31.1×105.8cm
内容:山水
材质:纸本
浏览量:3464
Preview
Preview
查看高清图
查看超清图
下载超清图
名作赏析

事茗图介绍

《事茗图》是明代唐寅创作的纸本水墨设色山水人物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事茗图》描绘了文人雅士夏日品茶的生活景象。近景巨石侧立,墨色浓黑,皴染圆润,凹凸清晰可辨。远处峰峦屏列,瀑布飞泉,屋舍置于四山环抱的幽谷之中,清净宜人。画面用笔工细精致,线条秀润流畅,墨色渲染精细柔和。 《事茗图》表现了文人雅士的闲情逸趣,是作者成熟期具有独创风格的代表作。

创作背景

《事茗图》是明代唐寅创作的纸本水墨设色山水人物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事茗图》描绘了文人雅士夏日品茶的生活景象。近景巨石侧立,墨色浓黑,皴染圆润,凹凸清晰可辨。远处峰峦屏列,瀑布飞泉,屋舍置于四山环抱的幽谷之中,清净宜人。画面用笔工细精致,线条秀润流畅,墨色渲染精细柔和。 《事茗图》表现了文人雅士的闲情逸趣,是作者成熟期具有独创风格的代表作。 画作内容 《事茗图》画面左右两侧以悬崖、树石近景遮挡,峰岚秀起,山间飞瀑鸣泉,山下流水潺潺。茅屋数间,开轩面水,似世外桃源。双松下茅屋中,坐一读书之士,桌案旁有壶盏,隔间里屋有僮子在烹茶。屋外一老者拄杖于桥上缓缓而来,抱琴僮子紧随其后。 此图引首有文徵明题“事茗”二字,款署“徵明”。钤“文徵明印”。 本幅中作者自题:“日长何所事,茗碗自赏持。料得南窗下,清风满鬓丝。吴趋唐寅。”钤“唐居士”。 本幅中另有清乾隆御笔题记:“记得惠山精舍里,竹罏论茗绿杯持。解元文笔闲相仿,消渴何劳玉虎丝。甲戌闰四月雨余,几暇偶展此卷,因摹其意,即用卷中原韵题之,并书于此。御笔。”钤印“古香”白文方、“太缶”朱文方。尾纸陆粲款署:“嘉靖乙未孟秋之吉,平原陆粲著。”钤印“陆氏浚明”白文方、“贞山”朱文方。鉴藏印钤:耿昭忠“丹诚”、“千山耿信公书画之章”、“信公珍赏”、“信公鉴定珍藏”、“琴书堂”、“都尉耿信公书画之章”;耿嘉祚“耿会侯鉴定书画之章”、“耿嘉祚印”、“耿湛恩章”、“湛恩记”、“漱六主人印”;索额图“也园索氏收藏书画”、“长白索氏珍藏图书印”、“九如清玩”、“乐庵”、“乐圣且衔杯”、“御赐忠孝堂长白山索氏珍藏”等诸家印记多方,另有清内府鉴藏诸印。 创作背景 《事茗图》是唐伯虎为友人陈事茗,描写陈事茗庭院书斋生活小景的绘画作品。该画画完后,唐伯虎还自题五言诗一首。诗日:“日长何所事,茗碗自赏持,料得南窗下,清风满鬓丝。吴趋唐寅。”将友人名号“事茗”二字嵌入题诗中,字体为行书,潇洒优美,故名《事茗图》。 艺术鉴赏 构图 此卷分近、中、远三个层次。近景描绘的是突兀怪异的山石和树丛,向右突出的山石仿佛秃鹫的头正侧面望着远方。石后一片树丛。树丛后巨大的柱状山石挺拔巍然,墨色渐淡。中景为一片茅庐草舍,房前一道弯弯的小河静静流动,庭前两棵苍松虬劲挺拔,枝叶稀疏。树下庭堂中一文人正依案读书,人物神态悠然、潇洒,十分安闲。房后竹篁成林,树木繁茂。右侧写小桥上一老者策杖而来,方巾广袖。后面一个童子紧紧跟随,沿着那桥的小溪放眼望去,溪水飞滩跃石,将观者引入远景。远景为一片高山,浮现在迷蒙水雾之中,好似一团乌云凌空。山中一条飞瀑或分或合,跃岩而下,使画面显得更加幽雅。 技法 《事茗图》的左边山石多用圆笔多曲,不见其际,这是吸收了郭熙卷云的画法,石纹卷曲如云,在石块当中施浓黑墨色。画的右边是巨石,杂树浓密。画的中间是茅屋庭院,双松立于屋前溪侧,一高士扶杖携童正在过桥,草堂中的高士正坐着静候,左侧是一妇人正生火料理,煮茗烹茶。远山处于蒙蒙烟雾之中,表现出幽人雅士品茗雅集的清幽之境。此图的画法除左侧的山石吸收了郭熙的皴法,松枝的屈兀如蟹爪,松针的四射状承自李成、郭熙风格外,其用笔的秀润纤细又得力于赵孟頫,可见这是一幅接受了宋代风格而又变柔和的作品。 历史传承 《事茗图》有清内府《石渠宝笈·初编》卷十五著录。 《事茗图》曾入清内府收藏。 1924年,清朝末代皇帝溥仪被赶出皇宫时偷偷携带了《事茗图》在内的1200余幅名贵书画。后来溥仪被日本特务带到了长春,成为日本帝国主义庇护下的“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包括《事茗图》在内的1200余件国宝文物也被放在“伪皇宫”内的小白楼里。 1945年8月,日本投降抗战胜利,一时间长春的伪皇宫内一片大乱,没了主心骨的溥仪在随从的簇拥下,仓惶地逃出伪皇宫,扔下了那1200多件的稀世国宝。《事茗图》被一个“伪兵”金香蕙在混乱中抢走。后金香蕙将其变卖,得知《事茗图》出售,张伯驹出于爱国之心将其买下。1956年,张伯驹将《事茗图》和自己其他珍藏的一批书画,无偿捐赠给北京故宫博物院。 重要展览 2010年8月20日,由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和辽宁省博物馆联手打造的“六如遗墨——唐伯虎书画精品展”在辽宁省博物馆开幕,《事茗图》在其中展出。 作者简介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据传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故名唐寅。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气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作者介绍

唐寅介绍

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字伯虎,小字子畏,号六如居士,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祖籍凉州晋昌郡,明朝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 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考中苏州府试第一名,进入府学读书。弘治十一年,考中应天府乡试第一(解元),入京参加会试。弘治十二年,卷入徐经科场舞弊案,坐罪入狱,贬为浙藩小吏。从此,丧失科场进取心,游荡江湖,埋没于诗画之间,终成一代名画家。唐寅晚年生活穷困,依靠朋友接济。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病逝,时年五十四岁。 山水画宗法李唐、刘松年,融会南北画派,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人物画师承唐代传统,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秀逸。书法奇峭俊秀,取法赵孟頫。 绘画上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明四家”。诗文上,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绘画风格

唐寅作画很少注明年份,且画风变化不很有规律,很难推测作画时间,也难以按照时间来划分他的画风变化进程,单就题材来看,唐寅的画作主要有山水画、人物画、花鸟写意画等。 唐寅山水画的艺术成就,一方面在于打破门户之见,对南北画派、南宋院体及元代文人山水画兼收并蓄,主要学习了南宋李唐、刘松年的院体画派,兼学宋人笔法严谨雄浑、风骨奇峭的风格。同时参合马远、夏圭的构图和笔墨技巧,并广泛地涉猎北宋李成、范宽、郭熙和元代的黄公望、王蒙诸大家,融会贯通,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画面布局严谨整饬,造型真实生动,山势雄峻,石质坚峭,皴法斧劈,笔法劲健,墨色淋漓。另一方面,对自然山川有着亲身的体察和真实感受。代表作品有《落霞孤鹜图》、《春山伴侣图》、《虚阁晚凉图》、《杏花茅屋图》等。 唐寅人物画具有高超的写实功力,形象准确而神韵独具,《明画录》评他的人物画“在钱舜举下,杜柽(杜堇)居士上”。其仕女画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线条劲细,敷色妍丽,气象高华,出自南宋院体画,如《王蜀宫妓图》。工笔重彩,以“三白法”染仕女面部,突出宫女的浓施艳抹。衣纹用细劲流畅的铁线描,服饰施以浓艳的色彩,显得绮罗绚烂。把宫妓们竞相装扮,斗绿争绯的情态刻画得生动入微,为唐寅仕女画的优秀之作。另一种是脱胎自南宋院体,笔墨流动爽利,转笔方劲,线条抑扬起伏,由工丽变为简逸。代表作品有《秋风纨扇图》以及《李端端图》等,把宋代李公麟行云流水描和颜辉折芦描参合使用,画面富有韵律感。 唐寅水墨写意花鸟,墨韵明净、格调秀逸洒脱而富于真实感。代表作为《枯槎鸲鹆图》,构图用折枝法,枯木枝干由右下方向上弯曲伸展,枯笔浓墨,苍老挺拔。以积墨法画一只栖于枝头的八哥,秃笔点叶,一两条细藤,数笔野竹。右上角题诗为:“山空寂静人声绝,栖鸟数声春雨馀。” 以书法入画,以写代描,笔力雄强,造型优美,笔墨疏简精当,行笔挺秀洒脱。《雨竹图》,画面以二组浓叶为主枝,后出淡叶,再出叶数笔以相呼应,叶均向下急趋,一派雨打竹叶之势。 另有《墨梅图》、《风竹图》、《临水芙蓉图》、《杏花图》等。 唐寅的绘画作品融宋代院体技巧与元人笔墨韵味为一体,呈现出劲峭而又不失秀雅的品貌风骨。构图简约清朗,画面层次分明,疏密有致,用笔清隽,纤而不弱,力而有韵,寓有刚柔相济之美。墨色淋漓多变,和泽有神;意境平淡朗逸,清雅幽丽,超凡脱俗。

大事件
1470年
唐寅出生于苏州府吴县吴趋里 ,父亲唐广德,母亲丘氏。
1484年
唐寅结识文徵明,并得到其父太仆文林的欣赏。
1485年
唐寅以第一名补苏州府府学附生
1490年
唐寅作《对竹图》
1494年
唐寅的父亲去世,而母亲、妻子、儿子、妹妹亦在这一两年内相继离世,家境逐渐衰落,在好友祝枝山的规劝下潜心读书准备科考。
1498年
唐寅参加乡试时,受主考官梁储的欣赏,唐寅中应天府乡试第一
1499年
唐寅与江阴徐经入京参加会试,因牵连徐经科场案下狱,后被罢黜为吏。
1514年
写有《许旌阳铁柱记》和《荷莲桥记》。同年秋,唐寅应宁王朱宸濠之聘。
1515年
唐寅装疯被宁王放还。同年唐寅绘《梅枝图》。
1523年
唐寅自书《诗翰册》。十二月二日,唐寅病逝。
兴趣课程
书画交流
名画赏析
学习交友
兴趣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