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名画集
搜索
客服

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墨荷
作家姓名:张大千
时期:近现代
尺寸:-
内容:花鸟
材质:绢本
浏览量:5002
Preview
Preview
查看高清图
查看超清图
下载超清图
名作赏析

墨荷介绍

《墨荷》是张大千1947年创作的一幅国画作品,现收藏于台湾历史博物馆藏。 此画以竖幅的形式,采用复笔,笔力丰厚浓重,荷叶宽硕,由荷梗擎住托出水面,在水汽弥漫的氛围里伸展自如、千姿百态;荷花挺峻,荷叶的渲染恰恰凸显了白荷的玲珑优雅。整幅画作尺幅巨大,大起大合、肆放洒脱,令人回味无穷。

创作背景

《墨荷》是张大千1947年创作的一幅国画作品,现收藏于台湾历史博物馆藏。 作品介绍 此画以竖幅的形式,采用复笔,笔力丰厚浓重,荷叶宽硕,由荷梗擎住托出水面,在水汽弥漫的氛围里伸展自如、千姿百态;荷花挺峻,荷叶的渲染恰恰凸显了白荷的玲珑优雅。整幅画作尺幅巨大,大起大合、肆放洒脱,令人回味无穷。 艺术鉴赏 张大千的许多花卉画,特别是画荷,多是运用石涛先用水墨,再罩花青、赭石的方法。张大千一生中画过很多荷花,打上张大千烙印的“大千荷”成为中国艺术史上具有丰富内涵的经典意象之一。张大千画荷,取其“出淤泥而不染,濯青涟而不妖”。从开始学画临摹八大、石涛的荷花直到临终,荷花这一题材几乎没有离开过画案。既有巨幅的丈二匹大荷,亦有不盈尺的小幅荷花。 张大千画荷极重荷干。特别是画荷梗,以圆笔中锋,一泻数尺。此幅画作中,几支荷梗如同画面之“骨”,增强了画面的空间感,提升了画面之“气”。张大千自言:“荷干在画中最为重要,等于房子的梁柱。画从上而下,好像写大篆般。要顿挫而有势,有亭亭玉立的风致。” 这幅《墨荷》是张大千自敦煌返回后的创作,敦煌之行对其艺术发生了深远影响,自此张大千慢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系统和风格。其中最直接的体现,是他依照敦煌壁画风格所作的人物画,同时,其画风的改变也在各种题材作品上有所展露。如此幅作品带有极为明显的承前启后的特征。此前的荷花,犹如小家碧玉,风姿绰约,卓尔不群,但多少带点脂粉气,花、叶的布局、勾勒、皴染略有生涩而不够自然洒脱,不若后期的荷花浮华扫罢,真醇尽显。此幅则风姿绰约,但又真气弥漫,颇有后期所作荷花的风貌。 创作背景 张大千画荷,可追至八大山人朱耷和石涛的笔法墨韵。这幅《墨荷》是张大千自敦煌返回后的创作。 张大千爱荷、养荷、观荷、画荷。20世纪30年代,张大千曾住北京颐和园,花很长时间在湖畔观察荷的千姿百态,研究它的生长规律。通过与荷花朝夕相处,他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极其精准的概括力,长期捕捉荷花的特征和瞬间的动态,然后加以提炼、夸张,使之寓意深刻。大千的墨荷尤其与众不同,他常常用草书笔法为之,行笔奔放,一气呵成。 作品评价 书画鉴定专家傅申在《大千与石涛》:“大千的墨荷……实际上是兼采八大的荷叶与石涛的荷花。从八大得气,自石涛取韵,因此而能自成一家的。不识此秘,对大千的画荷,终只得其皮相而已。” 作者简介 张大千(1899—1983),四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省番禺。中国画家、书法家。20世纪50年代,他游历世界,获得巨大的国际声誉,被西方艺坛赞为“东方之笔”。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与齐白石、溥心畲齐名,故又并称为“南张北齐”和“南张北溥”,与黄君璧、溥心畲以“渡海三家”闻名。

作者介绍

张大千介绍

擅画山水、花卉、人物,尤善画荷花,独树一帜,工笔写意俱臻妙境。20世纪30年代就与齐白石齐名,并称“南张北齐”。千临摹了很多敦煌壁画,是通过他的临摹艺术品展览,让全国美术界同行乃至老百姓,知道中国有这样一个艺术宝库;促使敦煌成为显学,让敦煌艺术得到了更大范围的传播和认知

绘画风格

作品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既交错互补,又在动态中互容互化,举精微可以收宏大,宏大可以摄精微。其宏观结构多源自唐宋艺术所呈现的大观气势;而微观结构多源自对自然万物所作的细致刻画;宏观结构在整体上趋向率性写意、笔法上趋向豪放恣肆,微观结构在局部上趋向客观写实、笔法上趋向细腻精微。

大事件
1899年
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城郊安良
1907年
随姐从母习画,母曾氏善绘民间剪纸花卉
1919年
拜曾熙为师,拜曾熙为师,因未婚妻谢舜华去世,痛而在松江禅定寺出家,法号大千
1925年
在上海宁波同乡会馆内,举办平生第一次画展
1931年
与兄张泽一同作为唐宋元明中国画展代表赴日本
1932年
潜心于历代名家画作,尤其是沉酣于石涛
1933年
应南京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艺术系主任徐悲鸿之邀,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转年即辞职,专事创作。
1936年
上海中华书局出版《张大千画集》,徐悲鸿作序,推誉“五百年来一大千”
1937年
七七卢沟桥事变,张大千困居北京,由于侮辱日军,一度被日军扣押起来
1940年
赴敦煌莫高窟临摹历代壁画,前后共计2年零7个月,共临摹276幅,并为莫高窟重新编号
1943年
出版《大风堂临摹敦煌壁画》
1949年
创作《荷花图》赠毛泽东
1950年
应印度美术会之邀赴新德里举行画展,并留居印度大吉岭年余,其间曾去阿旃陀石窟临摹壁画,以之与敦煌莫高窟壁画作比较研究。
1955年
所藏画以《大风堂名迹》4册在日本东京出版
1957年
以写意画《秋海棠》被纽约国际艺术学会选为世界大画家,并荣获金奖。
1972年
在旧金山举办四十年回顾展
1973年
捐赠作品108幅给台北历史博物馆。
1974年
获美国加州太平洋大学名誉人文博士学位
1983年
因心脏病逝世
兴趣课程
书画交流
名画赏析
学习交友
兴趣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