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名画集
搜索
客服

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奔马图
作家姓名:徐悲鸿
时期:近现代
尺寸:326×112cm
内容:花鸟
材质:纸本
浏览量:7391
Preview
Preview
查看高清图
查看超清图
下载超清图
名作赏析

奔马图介绍

《奔马图》画于1941年的秋天,当时徐悲鸿为给抗战募捐远赴马来西亚的槟榔屿办艺展,而国内的抗日战争正处于与日寇战略相持的关键时期。二次长沙会战中我方一度失利,日寇占领了长沙,消息传至槟城,徐悲鸿心急若焚、彻夜难眠,于是趁着月色,饱蘸浓墨,一幅纵长326厘米、横宽112厘米的《奔马图》一气呵成。

创作背景

《奔马图》画于1941年的秋天,当时徐悲鸿为给抗战募捐远赴马来西亚的槟榔屿办艺展,而国内的抗日战争正处于与日寇战略相持的关键时期。二次长沙会战中我方一度失利,日寇占领了长沙,消息传至槟城,徐悲鸿心急若焚、彻夜难眠,于是趁着月色,饱蘸浓墨,一幅纵长326厘米、横宽112厘米的《奔马图》一气呵成。 作品内容 画高3.26米、宽1.12米的这幅2006年被列入国家一级文物的徐悲鸿平生所绘最大《奔马图》 真迹。大师采用了豪放的泼墨和劲秀的线描写意方法,着重刻画出马的神韵和气质。画中的马雄骏、矫健、轻疾,颇有“瘦骨铜声”之美感,奔马强壮有力,生机勃勃,这幅《奔马图》不仅表现了马的精神和特征,更赋予了画家自己的个性和理想——为振兴民族艺术而奋斗! 《奔马图》画于1941年的秋天,当时徐悲鸿为给抗战募捐远赴马来西亚的槟榔屿办艺展,而国内的抗日战争正处于与日寇战略相持的关键时期。二次长沙会战中我方一度失利,日寇占领了长沙,消息传至槟城,徐悲鸿心急若焚、彻夜难眠,于是趁着月色,饱蘸浓墨,一幅纵长326厘米、横宽112厘米的《奔马图》一气呵成,并在画面右下角题款:“辛巳八月十日第二次长沙会战,忧心如焚,或者仍有前次之结果之,企予望之,悲鸿时客槟城”,以抒发作者忧国忧民的愤慨之情。 作者简介 徐悲鸿(1895—1953年),江苏宜兴人。中国现代美术事业奠基者之一,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自幼承袭家学,研习中国水墨画。1919年留学法国,学习油画、素描。1927年回国后曾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北平艺专校长。新中国建立后,任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等职。徐悲鸿坚持现实主义艺术道路,创作了《田横五百士》、《九方皋》、《巴人汲水》、《愚公移山》等一系列对现代中国画、油画的发展有着巨大影响的优秀作品。在中国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大作用 。

作者介绍

徐悲鸿介绍

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汉族,原名徐寿康,江苏宜兴县屺亭镇人,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他主张发展“传统中国画”的改良,立足中国现代写实主义美术,提出了近代国画之颓废背景下的《中国画改良论》。

绘画风格

擅长素描、油画、中国画,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到中国画中,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徐悲鸿的素描和油画则徐悲鸿简介的创作题材广泛,山水、花鸟、走兽、人物、历史、神话,无不落笔有神,栩栩如生。 徐悲鸿的代表作油画《田横五百士》《徯我后》中国画《九方皋》《愚公移山》等巨幅作品,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表现了人民群众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威武不屈的精神,表达了对民族危亡的忧愤和对光明解放的向往。 他常画的奔马、雄狮、晨鸡等,给人以生机和力量,表现了令人振奋的积极精神。尤其他的奔马

大事件
1895年
出生于江苏宜兴县屺亭镇
1917年
徐悲鸿任北大画法研究会导师,最高学府先后成就了画坛大师徐悲鸿和北大书法史两巨匠沈尹默、李志敏等。
1919年
赴法国留学,考入巴黎国立美术学校学习油画、素描,并游历西欧诸国,观摩研究西方美术。
1931年
日军侵华加剧,民族危亡之际,徐悲鸿创作了希望国家重视和招纳人才的国画《九方皋》
1933年
创作了油画《徯我后》,表达苦难民众对贤君的渴望之情
1940年
完成了国画《愚公移山》,赞誉中国民众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夺取抗日最后胜利的顽强意志
1949年
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1953年
因脑溢血病逝,享年58岁。
兴趣课程
书画交流
名画赏析
学习交友
兴趣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