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名画集
搜索
客服

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元代名家专题
名家简介:王冕(1310年~1359年),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亦号食中翁、梅花屋主等,浙江省绍兴市诸暨枫桥人,元末著名画家、诗人、篆刻家。他出身贫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学成才。 王冕性格孤傲,鄙视权贵,诗作多同情人民苦难、谴责豪门权贵、轻视功名利禄、描写田园隐逸生活之作。有《竹斋集》3卷,续集2卷。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又攻画梅。所画梅花花密枝繁,生意盎然,劲健有力,对后世影响较大。存世画迹有《南枝春早图》《墨梅图》《三君子图》等。能治印,创用花乳石刻印章,篆法绝妙。
主要作品:《墨梅图》
画作风格:王冕以画墨梅闻名于世,他在继承仲仁、扬无咎墨梅风格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开创了密花繁枝的墨梅风格。王冕以梅言志,开繁梅之先河,融诗、书、画、印于一体,使其独领墨梅画坛数百年,成为后世典范。身处贫困境地多年,对异族压迫、社会黑暗和人民疾苦深有体会,因此遍种梅花,吟诗言志,画梅抒怀。在他的笔下,梅花并非植物,而是逸士高人,被赋予高风亮节和坚贞不屈的人格意义。 其《墨梅图卷》画横向折枝墨梅,笔意简逸,枝干挺秀,穿插得势,构图清新悦目。用墨浓淡相宜,花朵的盛开、渐开、含苞都显得清润洒脱,生气盎然。其笔力挺劲,勾花创独特的顿挫方法,虽不设色,却能把梅花含笑盈枝,生动地刻画出来。不仅表现了梅花的天然神韵,而且寄寓了画家那种高标孤洁的思想感情。加上作者那首脍炙人口的七言题画诗,诗情画意交相辉映,使这幅画成为不朽的传世名作。
重要事件:1310年, 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市诸暨枫桥;1359年, 朱元璋以兵请冕为官。冕以出家相拒,并扩室为白云寺。旋卒于兰亭天章寺。
墨梅图
3946
名家简介:黄公望(1269年9月12日—1354年11月10日) ,元代画家。自称浙东平阳人。陶宗仪《辍耕录》称其“本姓陆”,出继温州平阳黄氏为义子,因改姓黄,名公望,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等。黄公望曾任中台察院掾吏,一度入狱;后加入全真教,往来杭州、松江等地卖卜;晚年居住杭州筲箕泉,元顺帝至正十四年(1354年)十月二十五日逝世,享年八十五岁。黄公望工书法,通音律,善诗词散曲。尤擅画山水,曾得赵孟頫指授,宗法董源、巨然、荆浩、关仝、李成等。水墨、浅绛俱作,以草籀奇字法入画,气势雄秀,笔简神完,自成一家,得“峰峦浑厚,草木华滋”之评。名列“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之首。传世画作有《富春山居图》《水阁清幽图》《天池石壁图》《九峰雪霁图》《富春大岭图》等。著有画论《写山水诀》。
主要作品:《富春山居图》、《九峰雪霁图》、《天池石壁图》、《九珠峰翠图-下》
画作风格:在绘画风格上,黄公望崇尚自然,讲求写意。他注重师法造化,常常深入自然,细心观察自然界在风、雾、雨、雪、空气和阳光下的变化,捕捉四季不同的景色,探究深山幽壑古木泉流的灵性。他重视对景写生,强调对实际景物的观察以及生活中的真实感受,故其所画的山水有着很强的生机和活力。他常年居住在虞山富春山一带,常携带纸笔描绘虞山、三泖、九峰、富春江等地的自然胜景。他随身携带纸笔,见到使他激动的景色即刻摹写下来。由于他的创作是来自于他对自然景物的切身感受,将淡泊宁和的情感与山水的气韵合一,因此达到了自然浑成的至美境域。他的画笔墨简远逸迈,风格苍劲高旷,气势雄秀。他创浅绛山水,画风雄秀、简逸、明快,对明清山水画影响甚大。 由于常年活动于江南水乡,南方特有的自然景观给他以深刻的感染,对比宋郭熙的“三远”进行了修改创新,《写山水诀》云:“山论三远,从下相连不断,谓之平远;从近隔开相对,谓之阔远;从山外远景,谓之高远。”他以“阔远”代替了郭熙的“深远”,反映了他对山水画意境新的追求。他的作品强调水域空灵,旷远清空,人以亲切平和的视觉感受,这种繁华落尽见天真的构思,正是对南宋山水浓艳画风的矫正,此点对后世影响深远。从他的传世作品中可以看出这种看似平凡简单但却意情浓厚的画风,特别是他晚年变法之后将这种精神发挥到了极至,达到了“有意无意,若淡若疏”的境界。 黄公望自从将精神寄托转向艺术和宗教,潜心修炼,“迎静气,去躁气”,“心静则意淡,意淡则无欲,无欲则明,明则虚,虚则能纳万境”,他的艺术修养以及精神状态反映在画面上便是洗尽铅华,天真自然,没有北宋山水中所追求的繁复多样,也没有南宋山水讲究的精巧雕琢,少了剑拔弩张之势,多些平淡天真之美。这是他在师教及师传统之上有所发展的地方。他重视观察自然,但有着与前人不同的观察方法。他所创“浅绛山水”超越了“随类赋彩”的传统理论,与宋“青绿山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仅用淡赭便能表现出绚烂的色彩,被后人评为“峰峦浑厚,草木华滋”。他能跳出宋人院囿,虽师传统但不受所谓“理、法”限制,更注重“法心源”,讲求“趣、兴、写意”。平淡天真是黄公望绘画最主要的特点。黄公望主师董源,而董源画的风格即为平淡天真,这种风格的形成,一方面与画者的心境有关。庄子所赞美的“淡”,一种不求名利,自自然然的平常之心,就是中国文人追求的最高境界,而黄公望的思想就有受这方面的影响。另一方面,与用笔用墨也有关系:气度中和,运笔中锋。黄公望以中锋为主,兼用侧锋,不急不躁,平心静气,或披麻皴或长点短点,含蓄蕴藉,没有丝毫雕琢刻露之痕,再加上平远构图,土坡树林,河湖苇柳,淡墨山峦,既无巉岩之险,亦无群峦之雄,平淡天真自然而生。《富春山居图》就是此风格之代表,也最能代表黄公望之绘画成就。
重要事件:1269年, 平江府常熟(今属江苏)县城内子游巷出生;由于幼年父母双亡,家庭贫困,黄公望十岁左右就出继给寓居在虞山小山头的永嘉州(今浙江温州)平阳县(今属浙江)黄氏为子,因改姓黄,名公望,字子久。;1294年, 被新任的浙西廉访使徐琰辟为书吏,任“浙西宪吏”之职。;1295年~1310年, 黄公望在杭州为求仕途奔走于权豪名士宅邸,有缘近赏赵孟頫画艺并得指点,留下“当年亲见公挥洒,松雪斋中小学生”(《石渠宝笈》初编卷三十)的诗句。;1311年, 张闾任江浙行省平章,府驻杭州,提携旧识黄公望并“辟为书吏”。;1315年, 张闾以中书省平章政事之衔返江浙行省行“经历田粮”之法,黄公望随往。当年张闾因“贪刻用事”引发民乱,被元仁宗遣人聆讯治罪,黄公望亦入狱。;1318年~1330年, 黄公望五十至六十二岁期间,多活动于松江、苏州、常熟一带。由于长期浪迹山川,他开始对江河山川发生了兴趣。为了领略山川的情韵,他居常熟虞山时,经常观察虞山的朝暮变幻的奇丽景色,得之于心,运之于笔。;1338年, 黄公望结庐隐居于杭州筲箕泉,行踪不定,虞山、苏州、无锡、荆溪、吴兴、松江等地是他时常往返的地方。后其子黄德宏寻至筲箕泉,于是归富春。;1347年, 黄公望定居于富春江,开始创绘《富春山居图》画稿;1354年, 于杭州筲箕泉逝世,享年八十六,葬虞山西麓。
富春山居图
24216
九峰雪霁图
1993
天池石壁图
1743
九珠峰翠图-下
1630
名家简介:吴镇(1280年—1354年),字仲圭,号梅花道人,浙江嘉兴人。元代画家、书法家、诗人。 吴镇擅画山水、梅花、竹石,与黄公望、倪瓒、王蒙合称“元四家”。
主要作品:《渔父图》、《芦滩钓艇图》、《草亭诗意图卷》、《芦花寒雁图》
画作风格:其工诗文书法,绘画题材多为渔父、古木、竹石之类,善画山水、梅花。草书学巩光,山水师法董源、巨然而又独出机杼,以雄强笔法辅以丰富墨法,自有一种苍茫沉郁、古厚纯朴之气。精写竹,师李衎,晚年则专写墨竹。墨竹宗文同,为文同后又一大家。善于用墨,淋漓雄厚,为元人之冠。兼工墨花,亦能写真。同以竹掩其画,镇以画掩其竹。其画虽势不能夺,唯以佳纸笔投之,欣然就几,随所欲为,乃可得也。诗词风格简劲奇拔,感情真挚,常以比兴自吐胸臆,接近陶潜诗风,外示平淡而内实郁愤。书法能结合王羲之和怀素之长而自具面目。每作画往往题诗文于其上,或行或草,墨沈淋漓,诗、书、画相映成趣,时人号为“三绝”。其画风对明清山水画的发展,有较大影响。他与王蒙、黄公望、倪瓒齐名,并称为元四家。 吴镇师承方面,于董源、巨然所得最多。其实董源、巨然并不是文人画家,但由于他们生活在江南,表现江南山川,创造了平淡天真、苍茫浑厚的山水画风,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山川之气韵,这种气韵正是宋代以后文人画家所梦寐以求的。从米芾开始,董巨画风开始受到青睐,延及赵孟頫、元四家,董巨画风大受推崇,整个元代山水画坛大多以董巨为依归,力求韵外之致。 从吴镇传世墨迹看,吴镇主要继承了董巨平远构图和披麻皴法。吴镇创造性地发展了平远、深远的构图方法,并使之结合成为典型的阔远构图。近处土坡,远处山峦起伏,中间留出宽阔水面,这种一水二岸式的构图,恰好契合了元代文人平淡、与世无争的心境。吴镇皴法大多采用董巨披麻皴,淡墨皴擦,浓墨点苔,显得松秀而空灵。除此之外,山头多矾头、水纹的勾画均与董巨有明显的继承关系。 吴镇画山水喜用湿墨,其实吴镇未尝不善用干墨,在吴镇传世几十余幅墨竹中,几乎全是用干墨画的,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之所以吴镇在山水画中多用湿墨,这与吴镇欲借山水画表达的境界有极大的关系。北宋山水画追求一种可游、可居之景,用笔用墨都服从于山水真实体感的表达;而元人则以山水为媒,追求一种有我之景,笔墨除用表现形体外,更是充作了情感流露的媒介。在元四家中吴、倪均以画水著称,倪喜用干墨,吴则喜用湿墨。倪用干墨草草点染,创造一种荒芜、澹泊之境;吴则用湿墨,渲染出一种凄清、静穆之境。细观吴镇每一幅山水画,都给人以“水墨淋漓幛犹湿”的感觉。无论是山、树、水,还是船、渔父、房屋,无论是近景,还是远景,均如淋浴在水中,从而更使远方景物有千里之遥,营造了一种凄清、幽旷、寂寥的艺术氛围。
重要事件:1299年, 开始学画,年轻时游历杭州,吴兴,饱览太湖风光。开眼界,长见识,大自然的真山真水,启迪了他创作灵感。;1347年, 侨寓嘉兴春波门外(今嘉兴市城区)春波客舍,专写墨竹。
渔父图
4142
芦滩钓艇图
1405
草亭诗意图卷
907
芦花寒雁图
849
名家简介:高克恭(1248—1310)字彦敬,号房山,色畏吾儿(今维吾尔族),高克恭的先人来自西域,先定居于大同,后移居燕京(今北京),祖籍西域(今新疆)。 由京师贡补工部令史,选充行台掾,擢山东西道按察司经历,历河南道按察司判官,大中时,官至刑部尚书。画山水初学二米,后学董源、李成笔法,专取写意气韵,工山水画,亦擅长墨竹,与文湖州并驰,造诣精绝。
主要作品:《墨竹坡石图》
画作风格:高克恭画山水主要融合米芾、董源和巨然三家的风格,作品看上笔墨酣畅淋漓,十分畅快。《云横秀岭》中有两团云雾,将作品分为两个部分。画面上方是一峰独秀,群峰环侍。描绘山峰时干湿并用,点染结合,在霸悍之中流露出峻美。山石以墨色打底,靛蓝加石青淡染,不但分出了山石的阴阳肌理还在色彩上让整幅作品有了厚重感。用笔细腻就容易丢了山的精神,高克恭在山石结构处密布苔点,增加雄浑的美感。由于有了两团云气,《云横秀岭》的中景直接和近景衔接在一起,以俯视的角度看上去增加了空间感。穿过溪谷,走过密林,来到瀑布桥边才发现云蒸霞蔚之中隐藏着高山峻岭。 《云横秀岭》远景是北方的高山,中景和近景很像江南的丘陵山林,尤其是林中草庐,溪涧上的木桥,都带有明显的水乡风情。将两者完美统一的就是山间云雾,高克恭勾染并用,以染为主,只在云气之内简单勾线表明云团的层次,云的外廓只用颜色与山林进行区分。这样处理让画中云雾有一种自然渗透的动感,为静谧的山林注入了生趣。 山水画在高克恭的笔下出现了舍皴求染的新面貌,宋代画家用皴的技法将山水画推向了一个创作高峰。高克恭运用渲染之法,融合了南北山水,这是宋画之后的另一座高峰。阳刚与华滋共存一幅作品之中,刚与柔、力与美、让世人看到了山水画中的雄秀兼得。
重要事件:1275年, 补各处掾吏,后任户部主事,以文雅置身于公卿大夫与魁儒硕彦之间,渐以名闻。;1285年~1286年, 先后任河南道和山东西道提刑按察司判官;1287年, 升监察御史,台臣称他处事干练,持法有度,纲条具举。;1296年, 升山西河北道廉访副使;1297年, 改选江南行台治书侍御史,畅师文也升为他任,时人多称克恭谦让之德。;1310年, 感风寒,久治不愈,九月初去世。
墨竹坡石图
3751
名家简介:赵原,中国元末明初画家。生卒年不详。本名元,入明后因避朱元璋讳而改作原,字善长,号丹林。莒城(今山东莒县人,一作东平(今属山东)人,)寓居苏州(今江苏苏州)。善诗文书画,明洪武初奉诏入宫,因所画不称旨而被杀。
主要作品:《陆羽烹茶图》
画作风格:擅山水,师法董源、王蒙,作品多作浅绛山水,笔墨圆劲秀逸。亦长于画竹,画法多变,有龙角、凤尾、金错刀之称。
重要事件:1368年, 奉诏入宫,因所画不称旨而被杀。
陆羽烹茶图
1389
  • 1
  • 5 条/页
兴趣课程
书画交流
名画赏析
学习交友
兴趣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