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名画集
搜索
客服

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神骏图卷
作家姓名:韩干
时期:唐代
尺寸:27.5x122cm
内容:花鸟
材质:绢本
浏览量:1852
Preview
Preview
查看高清图
查看超清图
下载超清图
名作赏析

神骏图卷介绍

《神骏图》是唐代韩干创作的一幅绢本设色画,现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画作内容 此画是一幅历史故事画,描绘了僧人支遁爱马故事。岸上石坡,僧人支遁正坐于石台之上,望着迎面踏水而来的骏马;骏马上坐披发童子,手执棒状毛刷,似从水中洗浴后奔驰而来。支遁对面坐一人,高冠博带;旁立一西域侍者,其臂上立一雄鹰,增加了平静中不平静的气氛。 画面分左右两部分,右边支遁和一高士坐在老树荫下水边坡地的石床上,他身着袈裟,手执禅杖,一手撑于石床,一脚后伸,首微仰;对面一客峨冠博带,宽袖大袍,也是一手撑住石床,一脚后伸,与支遁同一方向,均在全神贯注地观赏左边的神骏。此客虽未面其貌,但从其背面姿势即可见其赏马的认真。坡地边立着一穿胡服的男子,双手抱拳,上立一鹰,鹰首下俯,似在觅察地下的动静,伺机下扑。左边是一披发童子,手执棒刷,骑着神骏踏波归来,马首平仰,四蹄张开,尾上翘,嘴微张,似在诉说浴后的愉快。 此幅无款,前隔水上有瘦金书题签“韩干神骏图”,画卷本身与前后黄花隔水绫上,宋以下鉴藏印记累累,宋以前的模糊不清,不易辨识,惟明以下郭道亨、陈洪绶及清内府诸印玺尚清晰可见。 艺术鉴赏 主题 本来支遁爱马是画作的主题,而作者却没有特意刻画人物的性格,而是把笔墨的重点落在骏马身上,似乎突出的是马而不是人,但实际上作者是通过骏马的气质侧面烘托支遁的人品、性格和情感。 构图 此图布局张弛有致,右部分景物较为密集,左部分相对疏松。为使画面重心不至于向右倾斜,作者作了精心的安排,一是岸上人物依据其身份与相互关系构成三角形布局,二是将画面的中心通过人物的眼神集中在马的身上,加强了左侧在画面上的分量。画中水的面积占了整幅的大半,水纹曲折平整,马蹄处略起波浪,马身健壮肥硕,确如杜诗所说的“画肉不画骨”,但在水面上并不觉其肥重,倒觉其踏波甚为轻快。右边一半虽画了三人和树石,也不见有拥挤,而是觉得坡地极大,石床极宽,树冠虽未画出,但据根部的粗壮即知树之老,凉荫必多;两人坐势均向前伸,更显出骏马必有夺人之处,才使赏马者如此出神。全幅画面协调,显示出画家的构图之妙。 技法 作者对马的塑造有骨有肉,马从水面踏波浪舒缓前行,不因肥胖掩盖其特有的骨骼,不因硕大给人以笨重的感觉,反而有一种身轻如燕的感觉。骏马昂首翘尾,骨肉都准确地表现其皮毛的质感;毛色的过渡,极为细致、巧妙。 作者通过精密的描绘,把图中每个人物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支遁面部表情静穆,注视神骏的奔驰而来;对坐者虽见不到他的面部表情,却从背面能看出他所拥有的孤傲性格;马童的刻画具有一股天真的灵性,似乎与主人一样有着共同的嗜好;侍者憨态可掬被主宾的神情所吸引,统一到对神骏的赞誉上来。画中的人、马、树、石和水波,都是先用线描,后染石绿、苦绿、花青、赫石、自粉等实色,敷色精微,毫无板滞的痕迹。 作者简介 韩干,唐代画家,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人,一说蓝田(今属陕西)人。出身贫困,而好学绘画。后受王维赏识,出钱资助其学画10余年。初师曹霸,后自成一家。擅长佛画,曾为长安崇仁坊资圣寺、兴唐寺、千福寺等绘菩萨、弥勒、天女等。又为润州(今江苏镇江)甘露寺绘《行道僧图》等,名著四方。有《紫袈裟弥勒图》、《仰面菩萨图》、《四十二贤圣图》、《一行大师图》等行于世。

创作背景

《神骏图》是唐代韩干创作的一幅绢本设色画,现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画作内容 此画是一幅历史故事画,描绘了僧人支遁爱马故事。岸上石坡,僧人支遁正坐于石台之上,望着迎面踏水而来的骏马;骏马上坐披发童子,手执棒状毛刷,似从水中洗浴后奔驰而来。支遁对面坐一人,高冠博带;旁立一西域侍者,其臂上立一雄鹰,增加了平静中不平静的气氛。 画面分左右两部分,右边支遁和一高士坐在老树荫下水边坡地的石床上,他身着袈裟,手执禅杖,一手撑于石床,一脚后伸,首微仰;对面一客峨冠博带,宽袖大袍,也是一手撑住石床,一脚后伸,与支遁同一方向,均在全神贯注地观赏左边的神骏。此客虽未面其貌,但从其背面姿势即可见其赏马的认真。坡地边立着一穿胡服的男子,双手抱拳,上立一鹰,鹰首下俯,似在觅察地下的动静,伺机下扑。左边是一披发童子,手执棒刷,骑着神骏踏波归来,马首平仰,四蹄张开,尾上翘,嘴微张,似在诉说浴后的愉快。 此幅无款,前隔水上有瘦金书题签“韩干神骏图”,画卷本身与前后黄花隔水绫上,宋以下鉴藏印记累累,宋以前的模糊不清,不易辨识,惟明以下郭道亨、陈洪绶及清内府诸印玺尚清晰可见。 艺术鉴赏 主题 本来支遁爱马是画作的主题,而作者却没有特意刻画人物的性格,而是把笔墨的重点落在骏马身上,似乎突出的是马而不是人,但实际上作者是通过骏马的气质侧面烘托支遁的人品、性格和情感。 构图 此图布局张弛有致,右部分景物较为密集,左部分相对疏松。为使画面重心不至于向右倾斜,作者作了精心的安排,一是岸上人物依据其身份与相互关系构成三角形布局,二是将画面的中心通过人物的眼神集中在马的身上,加强了左侧在画面上的分量。画中水的面积占了整幅的大半,水纹曲折平整,马蹄处略起波浪,马身健壮肥硕,确如杜诗所说的“画肉不画骨”,但在水面上并不觉其肥重,倒觉其踏波甚为轻快。右边一半虽画了三人和树石,也不见有拥挤,而是觉得坡地极大,石床极宽,树冠虽未画出,但据根部的粗壮即知树之老,凉荫必多;两人坐势均向前伸,更显出骏马必有夺人之处,才使赏马者如此出神。全幅画面协调,显示出画家的构图之妙。 技法 作者对马的塑造有骨有肉,马从水面踏波浪舒缓前行,不因肥胖掩盖其特有的骨骼,不因硕大给人以笨重的感觉,反而有一种身轻如燕的感觉。骏马昂首翘尾,骨肉都准确地表现其皮毛的质感;毛色的过渡,极为细致、巧妙。 作者通过精密的描绘,把图中每个人物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支遁面部表情静穆,注视神骏的奔驰而来;对坐者虽见不到他的面部表情,却从背面能看出他所拥有的孤傲性格;马童的刻画具有一股天真的灵性,似乎与主人一样有着共同的嗜好;侍者憨态可掬被主宾的神情所吸引,统一到对神骏的赞誉上来。画中的人、马、树、石和水波,都是先用线描,后染石绿、苦绿、花青、赫石、自粉等实色,敷色精微,毫无板滞的痕迹。 作者简介 韩干,唐代画家,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人,一说蓝田(今属陕西)人。出身贫困,而好学绘画。后受王维赏识,出钱资助其学画10余年。初师曹霸,后自成一家。擅长佛画,曾为长安崇仁坊资圣寺、兴唐寺、千福寺等绘菩萨、弥勒、天女等。又为润州(今江苏镇江)甘露寺绘《行道僧图》等,名著四方。有《紫袈裟弥勒图》、《仰面菩萨图》、《四十二贤圣图》、《一行大师图》等行于世。

作者介绍

韩干介绍

韩干(约706年-783年),唐代画家,以画马著称,蓝田(今陕西蓝田)人。 相传年少时曾为酒肆雇工,经王维资助,学画十馀年而艺成。擅绘肖像、人物、鬼神、花竹,尤工画马,曾师曹霸而重视写生。经历唐玄宗年间,被召入宫封为“供奉”。此后专跟宫中画马名家陈闳学习画,但进展不太显著,后来韩干改变只临摹不写生的方法,经常到马厩里去,细心观察马的习性,对比找出马的性格特征,找出马的动作规律,并把各种各样的马记录在案。日子久了,人们对韩干经常进入马厩,甚至搬到马厩里和饲养人一起住感到奇怪。韩干回答说:“我学习画马,马厩里所有的马都是我的老师”。为了深入了解马的习性,他常痴呆地观察上几个时辰,把别的画家不了解的具体细节都弄得清清楚楚,并牢记心上。这样时间久了,马的各种体貌,奔跑雄姿,千变万化的动态,作画之时自然而然就展现在纸上。所以人们都称赞韩干笔下的马是能跑动的马。

绘画风格

韩干重视写生,坚持以真马为师,遍绘宫中及诸王府之名马,曾作《玉花骢图》《照夜白图》、《洗马图》《凿马图》《战马图》《六马图》《八骏图》《百马图》等。所绘马匹,体形肥硕,态度安详,比例准确,一改前人画马螭颈龙体、筋骨毕露、姿态飞腾的“龙马”作风,创造了富有盛唐时代气息的画马新风格。在人物、道释画方面,他曾作《龙朔功臣图》《姚宋及安禄山图》《李白封官图》《五王出游图》《须菩提图》《下生嗔弥勒图》等。

大事件
713年
被召入宫封为“供奉”。
兴趣课程
书画交流
名画赏析
学习交友
兴趣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