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名画集
搜索
客服

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宋代艺术风格

宋代艺术总体风格可用四字概括——典雅平正。 其家具、陶瓷、漆器、染织多造型古雅、色彩纯净,并且内联天真,不事雕琢,以质朴取胜,给人清新淡雅之感,去掉多余装饰,只以匀称的造型、舒适的比例、润泽的表面产生含蓄之美,少,就是多。作品以长参形式,立足传统,西南细致入微,烟波洁渺的江河、层密起伏的群山构成了一幅美妙的江南山水圈,渔村野市、水榭亭台、茅庵草舍、水磨长桥等静景穿插捕鱼、驶船、游玩。宋代院画反映了最高统治者的审美标准。院画的创作,提倡“形似”、“格法”,对物象做尽精入微的描绘,力求表现出对象的自然形态。北宋末年,强调绘画要有严格的法度,艺术形象要生动逼真,精密不苟。 以宋代瓷器的简雅之美影响最大,它既是中国瓷器长期进步的结果,也是宋代特有环境的产物。譬如,以低贱模仿高贵,以材质低廉的器物模仿材质珍贵的器物是工艺美术史上的一般规律,但是一些宋瓷却反其道而行之,如有的瓷器在造型上就模仿竹篓等普通百姓使用的日用品,这显然是宋代文人趣味的作用,这种审美趣味甚至一直流传到今天。和宋瓷相似,宋代漆器也朴实无华,多以生活器皿为主,简洁优美,并流行单色漆,颜色以黑色居多,紫色次之,朱红色又次之,但多无纹饰。也许正是在瓷器的影响下,它去掉了多余装饰,只以匀称的造型、舒适的比例、润泽的表面产生含蓄之美。

宋代绘画特点

宋代绘画为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的高峰,其巨大价值在于丰富艺术表现的手法,运用提炼精粹而纯熟的描绘技术,直接并间接地反映了现实生活。在历史上宋代的绘画(和明清的版画)在内容的现实性表现的艺术性方面比较最接近人民群众的爱好与要求。表现自然景物的山水画和花鸟画在宋代充分发展,成为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中有特别重要地位的体裁。宋代绘画艺术技巧上有重要的创造,着重人物的精神状态及思想情绪的表现,着重山水花鸟的动人的美的意趣,围绕着阐明及突出主题的要求自由地而且灵活地组织画面,不受任何机械法则的支配,善于抓住对象外形特征进行提炼形象等等。宋代绘画艺术技巧的创造使中国绘画的样式特点逐渐形成,并日益增强了其从思想上及情感上影响人的力量

宋代最具特点作品
查看所有宋代作品
万壑松风图
李唐
查看详情
《万壑松风图》是宋代画家李唐所创作的一幅绢本设色山水画作品。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万壑松风图》画面山峰高峙,山石巉岩,峭壁悬崖间有飞瀑鸣泉,山腰间白云缭绕清岚浮动。深山中幽僻的崖谷间,奔跃的泉水和郁茂的松林,衬托山峰高峙,山石危岩。其在构图上,大胆裁剪、提炼,整体看来空间立体感强,层次分明。双峰交错,堂堂正正,厚重而拙实,给人以浑厚大气之感,表现为“万壑松风”之境。 《万壑松风图》为简括画的表现开了先河,对南宋初期的山水画具有开派作用。 其与郭熙《早春图》、范宽《溪山行旅图》,合称为“宋画之三大精品”。
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
查看详情
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 ,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数量庞大的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车、轿、大小船只,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会昌九老图
李公麟
查看详情
《会昌九老图》卷,宋,绢本,设色,纵28.2厘米,横245.5厘米。现藏与故宫博物院
秋窗读书图
刘松年
查看详情
-
宋代名家
查看所有宋代名家
名家简介:琅琊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居住于东京(今河南开封),北宋绘画大师。宣和年间任翰林待诏,擅画楼观、屋宇、林木、人物。所作风俗画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刻画细致,界画精确,豆人寸马,形象如生。自幼好学,早年游学汴京(今河南开封),后习绘画。宋徽宗时供职翰林图画院,专攻界画宫室,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后“以失位家居,卖画为生,写有《西湖争标图》《清明上河图》”。存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等,皆为我国古代的艺术珍品。
主要作品:《清明上河图》
画作风格:画作充分发挥写意人物画特色,画面布局紧凑,结构严谨,界画工整准确,主题突出明朗,内容生动活泼。用现实主义手法,全景式构图, 生动细致地描绘了北宋王都开封汴京时的舟船往复,飞虹卧波,店铺林立,人烟稠密的繁华景象和丰富的社会生活习俗风情。规模宏大,结构严密,构图起伏有序,其笔墨技巧,兼工带写,活泼简练,人物生动传神, 牲畜形态,房舍、舟车、城郭、树木桥梁、河流、无一不至臻至妙,称得上妙笔神工。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卷中,画中主要分开两部分,一部分是农村,另一部是市集。画中人物往来衣着不同,神情各异,栩栩如生,其间还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情节,构图疏密有致,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颇见功底。
重要事件:1082年~1135年, 供职翰林图画院,专工界画宫室,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后“以失位家居,卖画为生,写有《西湖争标图》《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
32250
名家简介:郭熙(约1000~约1090年),北宋杰出画家、绘画理论家。字淳夫,河阳府温县(今属河南)人。他出身平民,早年信奉道教,游于方外,以画闻名。熙宁元年召入画院,后任翰林待诏直长。 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年)奉诏入图画院,初为“艺学”,后任翰林待诏直长。宋神宗赵顼深爱其画,曾“一殿专皆熙作”。王安石变法时新立中书、门下两省和枢密院、玉堂等墙上壁画。皆为其所作。郭熙擅画山水,无师承,早年风格较工巧,后取法李成,画艺大进,到晚年落笔益壮,能自放胸臆 ,炉火纯青。其画论有《林泉高致》,提出高远、深远、平远“三远法”。画山石多用“卷云”或“鬼脸”皴;画树枝如蟹爪下垂,笔势雄健,水墨明洁。传世作品有《早春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窠石平远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以及《树色干远图》《早春图》《关山春雪图》《山林图》《秋山行旅图》《幽谷图》等。 他擅长山水,山水师法李成,山石创为状如卷云的皴笔,后人称为“卷云皴”。 [1] 出身布衣,好道学,喜游历。善画,初无师承,后在临摹李成山水画中受到启发,笔法大进,亦能自放胸臆,笔势雄健,水墨明洁。画山石多用卷云或鬼脸皴,画树如蟹爪下垂。熙宁(1068年-1077年间)为图画院艺学,后任翰林待诏直长,成为宫廷画院重要成员。于画论方面亦有建树,总结出对四季山水的审美感受及山水构图三远法等。 [3] 创作活动旺盛的时代正是宋神宗在位的熙宁、元丰间(1068年-1085年),深受神宗的恩宠,有“神宗好熙笔”,“评为天下第一”之说。
主要作品:《秋山行旅图》、《早春图》、《雪山行旅图》、《溪山行旅图》
画作风格:擅长创作山水寒林之景,宗李成法,山石用“卷云”或“鬼脸”皴法,画树枝如蟹爪下垂,笔力劲健,水墨明洁。布置笔法独树一帜,早年巧赡致工,晚年落笔益壮,常于高堂素壁作长松巨木、回溪断崖、岩岫巉绝、峰峦秀起、云烟变幻之景。所画树枝如蟹爪下垂,笔势雄健,水墨明洁。早年风格较工巧,晚年转为雄壮,常于巨幛高壁作长松乔木,曲溪断崖,峰峦秀拔,境界雄阔而又灵动飘渺。宋神宗特别赏识他,二十年间,恩宠有加,将宫中所藏汉唐以来的名画都拿出让郭熙鉴赏,并一一品第。这也就大开了郭熙的眼界,使他有可能在取法李成的同时,自抒胸臆,而将李成画风推向巅峰,独步一时。当时宫中重要的屏幛,“非郭熙画不足以称”。后人将他与李成并称“李郭”。他早年自学,画风工致俊巧,后师法李成,笔墨渐精,晚年则愈益雄壮豪放。他画山水注重深入体察生活,能真实、细致、微妙地表现出不同地区、季节、气候的特点,得“远近浅深,四时朝暮,风雨明晦之不同”,创造出极其丰富优美动人的意境,另外他还长于影塑,在墙壁上用泥堆塑浮雕式的山水,别具情趣。
重要事件:1068年, 宋神宗熙宁元年,奉诏入图画院,初为“艺学”,后任翰林待诏直长。;1068年~1077年间, 为图画院艺学,后任翰林待诏直长,成为宫廷画院重要成员。于画论方面亦有建树,总结出对四季山水的审美感受及山水构图三远法等。;1068年~1085年, 创作活动旺盛的时代,深受神宗的恩宠,有“神宗好熙笔”,“评为天下第一”之说。
秋山行旅图
6773
早春图
3156
雪山行旅图
2557
溪山行旅图
2405
兴趣课程
书画交流
名画赏析
学习交友
兴趣交流